2024年05月06日

新生儿溶血病预防知识

2017年09月04日 09:10

阅读: 42717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溶血。
  (一)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溶血。

  (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由于母婴之间的血型不合造成的。其实临床上造成胎儿、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疾病的原因有很多种,如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丙酮酸激酶缺乏、α-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但这些病因只占新生儿溶血的少数。所以“新生儿溶血病”这一病名就特指由母婴之间的血型不合造成的胎儿、新生儿溶血(HDN)。

  (三)母婴血型不合是怎样造成新生儿溶血的?
    HDN最基本的病因是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循环中,胎儿的血型基因一半来自母亲,另一半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基因恰好是母亲所缺少的,胎儿红细胞膜上父本基因编码的抗原就有可能刺激母体产生抗体,这种抗体的性质为IgG类免疫性抗体,并且能够通过胎盘。一旦这种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就可能与胎儿红细胞相结合并破坏红细胞而发生溶血现象。

  (四)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如何?
  在临床上,常见新生儿出生后,黄疸逐渐加重,在1~5天内达到最高值,大大超出生理性黄疸的水平,有些还伴有贫血、肝脾肿大、胎儿期水肿等症状,然后黄疸在一周后逐渐消失,这类患儿经治疗后大多数会康复。由于游离的胆红素可以进入大脑,损害神经细胞,使少数患儿产生核黄疸。轻度患病或得到及时治疗的患儿绝大多数可以康复,重度患儿可以出现神经组织的永久性损伤,造成智力、运动等方面的障碍,甚至造成死亡。

  (五)哪些血型会造成新生儿溶血病?其严重程度如何?
  较常见的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前者病情通常轻,一般无需换血;后者较少见,但病情严重,大多数需要换血。

  (六)为什么ABO溶血病的症状比Rh溶血病轻?
  因正常胎儿体液中的血浆、唾液、胃液、细胞间液等含有可溶性A或B物质,这种物质能中和从母体来的抗A或抗B的抗体,从而保护胎儿红细胞,起到阻止ABO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或缓解其临床表现的作用。而Rh血型抗体只能由人类红细胞作为抗原刺激引起同族免疫作用而产生,并且需多次刺激,产生大量抗体后才能致病,故症状较重。

  (七)ABO系统溶血与Rh系统溶血同时存在时为什么以ABO系统溶血为主?
当胎儿ABO血型与孕妇不合时,可以减少Rh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这是由于胎儿红细胞进入孕妇体循环后,因为ABO血型不合,先遭到孕妇体内抗A、抗B的破坏,从而减少了Rh抗原的免疫作用。

  (八)是不是只有O型或Rh阴性的孕妇才需要做产前检查?
  不是。人类的血型极为复杂,能造成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有几十种之多,通过产前检查可以排除所有血型系统可能造成的新生儿溶血病,因此,为了优生优育所有产妇都有必要做血液免疫学产前检查。

  (九)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
   ABO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约为5%,其中O型母亲生出A型、B型新生儿,总胆红素>18mg/dl(300μmol/L)的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病率达20%。
  Rh阴性孕妇第二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约为60%。

  (十)为什么新生儿Rh溶血病很少发生在第一胎,而ABO溶血病却能发生?
  Rh阴性型的血清中并不存在自然发生的Rh抗体,Rh抗体仅能由人类的血细胞作为抗原刺激而产生,并且仅在反复刺激后才产生(与ABO血型不同)。Rh阳性胎儿红细胞经母胎出血进入Rh阴性母体循环中,被母脾脏的巨噬细胞所吞噬,经较长时间才能释放出足够量的抗原,此抗原抵达脾脏淋巴细胞的相应抗原受体而产生Rh抗体,此种初发免疫反应发展缓慢,常历时2个月以上甚至6个月,第一胎娩出时仅处于初发免疫的潜伏期。因此,一般第一胎不发病。当发生原发免疫反应后,再次怀孕,即使经胎盘出血量很少亦能很快发生次发免疫,IgG抗体迅速增加,通过胎盘与胎儿红细胞结合而导致溶血。
  ABO血型IgG类免疫抗体可因孕妇和胎儿ABO血型不合引起,但由于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A型和B型物质,如寄生虫感染、预防接种等都可以使孕妇产生IgG类ABO抗体,即孕妇体内可以在妊娠前已存在IgG类免疫抗体,所以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在第一胎就可以发病。

  (十一)新生儿ABO溶血病为什么以母亲O型者较多?
   新生儿ABO溶血病中,以母亲O型而胎儿A(B)型时最多见,约占95%。这是因为“O”型母亲含有IgG类ABO抗体量最多。或是“O”型母亲机体在受到A或B型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IgG类ABO抗体分子量小,效价较高,并易通过胎盘。而A或B型母亲的机体,受异型血型抗原刺激后,主要产生的是IgM类ABO抗体,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胎盘,故O型母亲怀有A(B)型胎儿时易发生新生儿ABO溶血病。

  (十二)胎儿血型抗原是怎样进入母体的?
  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的一道屏障,使胎儿与母亲的血循环不相混淆,但胎儿需要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气体与物质交换。胎盘实际只有一层合体细胞将胎儿血管与母亲的血窦分隔,而且这一层合体细胞还有细小的裂隙,胎儿血液即由此漏出。妊娠早期血液不易漏出,当妊娠第4~6个月后可有漏出现象,在分娩的第三产程时漏出的血液最多。

  (十三)为什么在母子血型不合时仅有少数胎儿或新生儿发病?
  免疫学研究证明,只要有0.03~0.07ml的血液进入母体,即可导致母体的免疫反应。漏出的血越多,母体的免疫反应越强,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越高。从Rh溶血病来看,当胎儿血进入母体如少于0.1ml时,产生Rh免疫反应的可能性是3%;如为0.25~1ml时则为25%;如大于或等于5ml则可达65%。但大多数产妇(75%)经胎盘漏出的血少于0.1ml,因此母子血型不符不一定都发病,发生溶血病的仍属少数。

  (十四)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常见夫妇、母婴血型组合是什么?


  (十五)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查能解决什么问题?
  通过产前免疫学检查可预知胎儿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十六)孕妇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查如何采血?
  检查用的血样为孕妇静脉血5ml,一般为非抗凝血(普管),无需空腹。同时,提供3~4ml孕妇丈夫的血样,对判断母子血型的配合与否是十分有益的。 

  (十七)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查的试验内容包括哪些?
   产前免疫血液学的常规检查包括:1.夫妇ABO血型鉴定。2.夫妇Rh血型鉴定。3.孕妇不规则抗体筛检(不规则抗体多为免疫性不完全抗体,且多为IgG抗体,IgG抗体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妊娠妇女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并鉴定抗体特性,可预测新生儿溶血病) 。4.对筛检阳性者进行抗体鉴定。5.同种免疫性抗体的效价测定。

  (十八)孕妇在孕期的什么时候进行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查最适宜?
  第一次检测可在妊娠第12~16周进行,以了解夫妇基础资料和抗体基础水平。然后于28~30周作第二次检测,以后每隔2~4周重复检测一次,了解抗体增加速度。 

  (十九)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查能为新生儿溶血诊断与治疗提供哪些有利条件?
  1. 如果是可能造成死胎的严重情况,可提早分娩。
  2. 如果分娩后新生儿可能需要换血,可提前准备所需的血源以及相应的血液处理,为临床对新生儿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减少核黄疸,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3. 如果新生儿的临床溶血症状不明显,它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方向

  (二十)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查对孕妇有什么益处?
  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查在预测胎儿与新生儿患免疫性溶血病可能性的同时,也为孕妇本身的同种免疫情况提供了检测。孕妇的血型鉴定与抗体筛选、抗体鉴定、效价测定等试验可提示孕妇是否存在经胎盘出血或其它途径受到外来抗原的刺激,是否需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特别是Rh阴性孕妇)治疗,以防止今后的输血事故和再次妊娠问题的发生。

  (二十一)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查参考值
  1.试管法抗人球蛋白试验(常用参考值)
  ① 母婴Rh血型不合的孕妇IgG抗体效价≥16时才有意义。
  ② 母婴ABO血型不合的孕妇IgG抗体效价≥64时才有意义。 

  (二十二)产后新生儿溶血病免疫血液学检查的试验内容包括哪些? 
  包括新生儿血型鉴定、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试验、释放试验和游离试验)
  1.直接试验阳性说明婴儿红细胞已被血型抗体致敏。
  2. 释放试验阳性,诊断即成立,因致敏红细胞通过加热将抗体释放出来,释放液中抗体的特异性可用标准红细胞来确定。
  3. 游离试验阳性说明在新生儿血清中有游离的抗体,然而尚未致敏红细胞,表明可能发病。

  (二十三)O型血孕妇血清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
       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    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
                        =64                          15%
                        =128                         30%  
                        ≥256                         50%
  动态监测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升高2个或2个以上滴度时,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可达80%。
阅读:42717

0

分享: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扫一扫,下载爱献血APP
关注微信公众号